教师总览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育团队 > 教师总览

  • 姓名:王艳
  • 院系: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
  • 职称:副教授
  • 邮箱:wangyan@admin.ustb.edu.cn

主要研究领域:高校心理健康教育、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、青少年网络心理

教育、工作经历:

1997年9月—2004年7月,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,哲学学士与哲学硕士;

2012年9月—2016年7月,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,社会心理学博士。

2004年7月—2020年5月,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工作;

2020年5月至今,在在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。

主要著作:

大学生心理健康[M]. 清华大学出版社, 2015年出版,担任副主编.

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(第5版) [M].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6,翻译第10章。

教育心理学(第5版) [M].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21,翻译第2、3章。

主要论文:

1. 第二作者, 正字法深度对汉族、维吾尔族大学生汉字词命名的影响[J].心理学报, 2019,51:1-13.

2. 第一作者, 构建基于“慕课+翻转课堂”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模式[J].中国冶金教育,2018,5(188):30-32.

3. 第三作者, 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[J].思想理论教育导刊, 2018,5(233):136-138.

4. 第二作者, “大学生心理健康”课程教学模式创新[J]. 北京教育(高教), 2017, 12:71-72.

5. 第一作者, 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.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. 2016,3.

6. 第一作者,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: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[J]. 教育理论与实践, 2016,9(36):9-11.

7. 第一作者,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状况分析[J].民族高等教育研究,2016,5:49-54.

8. 第一作者, 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课程效果评价初探[J]. 教育教学论坛, 2016, 39:211-214.

9. 第一作者, 网络交往研究新进展[J]. 学理论, 2016, 24(4):481-481.

10. 第二作者, 新形势下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[J]. 研究生教育研究, 2014, 03:28-31.

11. 第一作者,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[J]. 思想教育研究, 2014, 12(s2):186 -188.

12. 第一作者, 体验式教学在新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[J]. 北京教育(德育), 2011, 586(11):56 -57.

主要科研项目:

1. 参与2013年中共北京市委教教育工作委员会、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《辅导员与咨询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协调配合机制研究》(BJSZ2014YB12),排名第二。

2.参与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《重大决策程序与法律顾问制度研究》(L1522019);排名第二。

3. 参与2015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(面上)项目《新生心理素质教育MOOC课程建设研究》(2015-ms031),排名第二。

4..参与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层纪检监察权利配置与运行规则研究》(L1724012)。